|
Post by account_disabled on Aug 24, 2023 3:52:58 GMT
我只能无奈地再去想办法。 这种情况下,很少有创作者愿意去写好内容。因为,你觉得好的内容,如果传播效果不好,老板也可能不会买账。 以前,这种情况很尴尬。最近跟一些老板聊过之后,我有了新的看法。 我发现,过去很多人(包括老板)对内容的理解,其实很片面。他们觉得,只要写出一个阅读量超高的爆款文章,就能创造价值。 为什么这么想? 老板不写内容,都是让团队去写。这几年不同,很多老板因为业务上的困难,开始自己写文章,有了独立的想法。 写作过程中,他们开始意识到,阅读量并不能完全代表内容的价值。真正的价值,应该是看这个内容,能不能带来实际的效果,甚至说,把产品价值说出去。 比如说,有些老板爆的内容,但是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带来客户。所以,他们开始重新思考,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客户真正想要的。 我觉得,这其实也是一种内容颗粒化的变化。大家开始从广撒网,到深入研究。从注重阅读量,到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实际效果。 三、内容亮点与关系 量子物理中关于“关系”,有个比较有趣的定义: 关系=信息如何判断你和一个人关系好不好? 换言之,无非你知道对方多少信息,以及最新动态信息,会有多少跟 德国电子邮件列表 你同步。 比如: 前段时间很火的张兰,网友们都觉得很熟悉,甚至称呼她“兰姐”,为啥呢? 因为兰姐在短视频和直播中,大方的分享她奋斗故事、私生活、以及各种有趣的事,这让大家觉得特别亲近她。张兰火了后,马六记酸辣粉跟着卖爆了。品牌也应该做到这种地步。 但是呢,这对品牌挑战挺大的。 以往品牌就像大喇叭一样,把达人参观工厂、供应链溯源的内容发到社交媒体上就完了,现在不同了,需要设置一个全新的,以人为中心的交互链接场景。 什么意思?品牌不光要自己说,还要搭建一个擂台,让用户在上面唱戏。 Marketo这家美国公司,做的是营销自动化的软件服务,他们内容一般都是技术性的,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有点枯燥。 所以,他们就想出了一个新主意,出了一本叫《big marketing activity coloring book》的涂色书,就像个游戏,让用户一边涂色。一边了解产品和行业知识。 这本书,主要送给那些对广告没那么感兴趣的大公司CEO。这种有趣的涂色书,成了他们的“擂台”,让用户自己参与进来,加深了他们和用户之间的互动。 再看卡特彼勒,他们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他们的品牌形象——“铁汉柔情”展开的。 他们展示了自己产品的细致工艺,还有他们对社会和员工的关爱。他们这种巧妙的方式,就好像搭了个“擂台”,让消费者都参与进来,亲身感受到他们产品的优点和公司的价值。 就在最近的618预热期间,一家卖鞋的公司的人力部门发布了一张正在面试新员工的照片。 这张照片并不是营销部门发布的,但是上面却有公司的LOGO和一些场景。
|
|